文|张斯扬偷拍 自慰,逆北
清乾隆四十六年 (1781年) , 发生了一件战抖朝野的大案,自命疆大吏到场地县官, 光是被判正法刑的就有100多东说念主。一时辰满朝盘曲东说念主东说念主自危。连乾隆帝本东说念主在了解事情原委后也颇为吃惊,称此案为“从来未有之奇贪怪事”。
值得玩味的是,这桩贪腐大案的东窗事发,并非清廷大员从上至下主动查处的恶果,而与一场民间暴动关系。
而这一切,还得先从甘肃循化厅撒拉族东说念主苏四十三的反清举义提及。
01甘肃官员炊砂作饭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回族里面发生“新教”和“旧教”之争,因清政府在并吞教派龙套中偏私“旧教”,终末衍变为“新教”和清政府之间的武装龙套,属甘肃河州统辖的循化厅 (今青海循化县) 撒拉族东说念主苏四十三, 率撒拉东说念主、回民起事反清,乾隆天子谕令军机大臣和珅、大学士阿桂赴甘, 并急调连城、凉州、固原和陕西等地救兵进剿。然则,即使北京方面调集了数万官兵,战事依旧未能快速推动,同期还因为参战东说念主数较多,给朝廷的军费开支带来了渊博的压力。
(出征的清朝马队)
战事不顺连带的乾隆帝心气儿也不顺,更要紧的是当地的计谋储备物质——“捐监粮”也不翼而飞,陕甘总督勒尔谨被辞退, 时任甘肃布政使的王廷赞亦是参差不齐。他在惊悸之中为求自卫,竟主动向乾隆帝献殷勤,称“当今用兵之际, 需用盛大, 臣情愿将积年累积廉俸银四万两, 缴贮甘肃藩库, 以资兵饷。”
王廷赞意图看似是颇具“大局意志”,毁小家为寰球,然则在这个特地敏锐的时候,乾隆帝却感到这种套路似曾知晓。蓝本,此前依然升任浙江巡抚的王亶望因为“王燧贪纵积恶案”受牵累,呈请罚银五十万两,以充修建海塘公费之用。
关于乾隆帝来说,这两件事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预计呢?
(乾隆帝戎装图)
花财帛来抵掉罪罚本也在理由之中,但是这两东说念主提议的罚款数额知道了马脚。因为这些数字一个比一个惊东说念主,这成功引得乾隆帝疑惑大起:“王廷赞仅任甘肃藩司 (即布政使) , 何以家计充裕?……其中情节总未能深悉。”同期,王亶望刚刚调浙不久,其多量家资应该亦然畴昔在甘肃任内所得。
正好多了便不是正好了,乾隆帝料定这其中必有问题,当即传谕依然在甘肃的大学士阿桂和署理陕甘总督李侍尧, 严实访查王廷赞何以家景充裕, 是否与甘肃捐监一事有染指情弊, 据实复奏。
乾隆帝老了,但却不傻,他的念念路回到结案情的环节所在——“捐监”。
“捐监”即是指捐纳监生,在清朝前期,这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社会隆盛,肥饶东说念主家的子弟向朝廷捐纳一定的赋税,不错取得监生的资历,可送监念书,从而取得进入乡试会试的资历。捐纳监生始于顺治六年(1649),康熙朝法例:“民间俊秀子弟捐米一千石,可送监念书,其谷收入库内,存储待济。” 之后所需捐纳赋税数量又减少了许多,到了乾隆十年,只消捐纳一百七十石,就不错得到监生资历。这个法例的初志是为了遭逢苦难可用这些食粮挽回灾民或应付其他突发情况,这本来是利国利民的一项举措,但经手的父母官借机衰弱, 挪用捐监粮, 以致折收银两, 以便中饱私囊的事常有发生,因此这项政策实践了几年便被中止了。
甘肃阿谁时候动作世界较不肥饶的省份, 当然灾害频发,每年户部都要调拨多量款项购买食粮, 以抚恤灾民, 并供应当地满汉驻军以及挽回新疆之需。长久下去,中央每年需拨巨款,甘肃场地却照旧为缺粮发愁,因此即使有诸多弊病,乾隆三十九年陕甘总督勒尔谨仍奏请收复捐监老例, 经户部遵旨会议认为可行, 乾隆天子也便很快允准。
为了幸免之前的弊病再次发生, 乾隆天子还特选调详确精明、善于答允的王亶望为新任甘肃布政使, 专责办理该省收捐监粮事宜。
这位新上任的王布政使如实很“详确”,也“善于答允”,到任不久,他便暗里让监生把应捐的谷粮折为银子, 改“原令只收本质粮米”为“私收折色银两”。清政府在批准复开捐监时, 法例每名监生捐粮43石, 王亶望把这43石食粮改收银子47两,另外加收办公银、杂用银8两, 狡计每名监生共收银55两。这下食粮储备莫得了,换成的银子都流入了官僚的腰包。
濒临言反正传的粮仓,王也意象了处理主张,那即是向中央哭惨。王亶望调心腹蒋全迪为兰州知府, 公开授意各州县收来的银子总交蒋全迪办理,将附耳射声的“捐监粮”以灾赈的面目苟且支出,淫妻交换受灾情况亦然空虚上报,按照各县报灾的轻重, 定出收捐数额, 由藩司将预定单发给各县, 由各县照单开赈。也即是场地上想报些许, 就报些许。
在渊博利益的诱导下,当地州县官员争相行贿上司部门。王亶望在自后的认可中坦言:“有州县待我好的,我就叫他把灾分报多些;有些州县待我泛泛的,我就不准他多报”,在这种情况下,甘肃官场盘曲表里为奸,收受行贿蔚然成风。平番县知事何汝南, 在主理本县办灾两年间, 虚开赈银6万余两,而前后送给王亶望的就有18000余两, 以致还“赠给”蒋全迪6000余两, 终末,此东说念主又花去银6000余两。为总督勒尔锦办买物件。
乾隆四十二年偷拍 自慰,王亶望升任浙江巡抚,王廷赞接任甘肃布政使。但王廷赞不仅莫得揭露这种衰弱行径,在渊博利益的驱使下,他很快被同化,持续保管这种灰色收入。至乾隆四十六岁首, 甘肃省共有274450名报捐监生, 收银15094750两, 统统侵贪赈银2915600两。
此案查实后,乾隆四十六年(1781)七月,首犯王亶望被处斩,总督勒尔锦被赐令自裁,王廷赞至今年秋审时绞决伏法。衰弱过万两白银的巨犯斩首56东说念主,免死发遣46东说念主,辞退、杖流、惧罪自杀数十东说念主。
(影视剧中被斩首的王亶望)
这样的一桩涉案金额渊博、涉案东说念主数巨多的贪腐大案,竟然荫藏了七年之久,终末照旧乾隆天子因事为制,为什么这七年间就莫得东说念主发现这件事呢?难说念是清朝的监察系统出了问题?
02“形同虚设”的监察轨制
我国历朝历代都建立了监察官员,用以小心百官失德,清朝也不例外。
av巨屌清代掌抓监察大权的部门是都察院,慎重掌司风纪,监察百官的治绩与品德。都察院下设十五说念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划分对世界各省的刑名事务进行审核、监察,给事中则划分对口监察吏、户、礼、兵、刑、工等中央各部院的事务。二者合成“科说念”。然则,在清朝帝王专制高度中央集权的情况下,监察官员实则“形同虚设”。
发轫,关于监察御史这一类监察场地的官员,执行依然失去了监察场地的权利,巡按御史按期巡查轨制于康熙二年废止后,督抚就将场地监察权掌抓在我方手中。《清史稿》记录“巡按既裁,场地巡视责归督抚”,场地的监察实质上造成了督抚的自我监督,甘肃的督抚当然不错放肆法外而不消系念被毁谤。
其次,给事中动作监察中央的官员,在执行政务运行经由中,已莫得执行上的封驳权。在奏折轨制和军机处创建后,重要军政治务高度艰深,给事中等官员根蒂无从得知,既然内容都不知说念,毁谤、封驳又从何而来?乾隆元年,给事中曹一士上疏,提议收复给事中的独随即位,幸免给事中因为忙于应付要道性事务,无暇封驳之任。驱驰表里,朝夕不遑。然则此议未获乾隆天子批准。
终末,动作封建皇权的顶峰的清朝,咱们不行不琢磨乾隆天子自身的气魄。单是甘肃冒赈案这一桩案子,乾隆四十一年,当乾隆第一次怀疑王亶望上报的捐监数据时,他特派刑部尚书袁守侗前去甘肃检察。乾隆四十六年案情逐步知道后,乾隆又特派我方信任的大学士阿桂、新任陕甘总督李侍尧等东说念主对甘肃案件进行监察和审讯。乾隆任用的都是我方的宠臣、心腹,根蒂没给监察官员任何发挥的空间,足以看出天子的不信任了。
纵不雅整个乾隆一旦,监察官员都很少毁谤其他官员,也较少参与大案要案。发生于乾隆朝的五千多件毁谤案件中,唯一不到百分之八的案件由监察机构提议。乾隆天子也很少依赖于都察院,实在从不把贪腐大案交给监察系统处理,而主要由他我方判断,并派故意的重担在身前去查核。在这种情况下,监察官员又何如大有动作?
03密折轨制也失灵了?
除了监察官员以外,清代还创立了一种具有帝王集权特质的百官相互监督的轨制,那即是密折。
密折轨制自清代康熙晚年开动出现,当先是由天子指定的大臣向天子故意奏事的一种宣布,亦然天子取得多样政治信息的艰深通讯。比拟于监察官员,天子诚然愈加征服密折上的内容,因为这种渠说念是一双一的艰深通讯渠说念,不错有用幸免官员之间的植党营私,从而把权利都抓在我方手上。
可在甘肃冒赈案一案中,乾隆天子即是被这种祖先传承下来的轨制狠狠蒙骗了。
上头咱们说到场地的监察主要靠督抚,那么陕甘总督勒尔谨关于此案亦然“功不可没”。乾隆三十九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勒尔谨先在密折中凭空了甘肃安西二处捐监的具体情况,又在当年五月初七的“奏报严定收捐监粮法例”中,向乾隆保证“随时密访严查,一有折色亏挪等事即行据实参究从重议处。”
勒尔谨为什么替王亶望和王廷赞掩蔽?当然因为他亦然局中东说念主。
动作甘肃的最高主座,王亶望和王廷赞在行事的时候毫不会忘了勒尔谨的那一份,而从勒尔谨个东说念主来说,当初捐监一事的收复即是由他来提议的,相等于他是一切的“罪魁”,而在甘肃贪腐严重进度超出他的预感后,他此时上奏,我方的宦途成功化为虚伪。勒尔谨何如响应当然不难推断。
关于“迷之征服”密折轨制的乾隆帝来说,他应该是从来都莫得想过,父母官员还不错结成同盟,盘曲相合起来忽悠我方,是以他才会裁减地被勒尔谨的密折哄骗,直到他派和珅阿桂入甘平叛举义,两东说念主躬行看到甘肃情况之后,乾隆才茅开顿塞——“该父母官竟以折收监粮一事年年假报旱灾,盘曲一气冒赈舞弊已属昭着。”
由此可见,密折轨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根蒂无法替代监察官员,一味地征服密折只会给百官留住夫人当军的空间。
04乾隆并不“无辜”
甘肃冒赈案发生在康乾盛世的巅峰,这一贪腐案的浮出水面,昭着让天子本东说念主有些顺眼上挂不住,此外,甘肃冒赈案中,从督抚到知事的一众官僚结党谋私,导致以详确中意的天子本东说念主都蒙在饱读里长达七年之久。乾隆关于这些事情,确实重新至尾毫无察觉吗?
发轫,此案的涉案东说念主员曾广受乾隆看好。清朝时,天子通过中下级官员由王公大臣率领面见天子的引见轨制——阅读宣布,听引见官叙述并与官员交谈,得出对官员智商、东说念主品的判断,甘肃冒赈案涉案的高档官员大部分都接受过乾隆的引见,王亶望和秦雄飞被引见次数最多,达到4次之多。乾隆对王亶望4次的评价皆是好评,划分是:
“此东说念主竟有长进。”
“竟好,王师之子,异日有长进。”
“可胜此任。”
“甚知者。”
关于其他官员,亦然好评居多,以致在参与贪腐后到案发前这段时辰内,再被乾隆引见的官员仍旧取得了好评,何况一皆都升了职。
由此可见,这件案子七年都未案发,也与乾隆对这些东说念主看走眼关系,天子鉴赏,天子信任,天子的见解即是最大的见解,群臣又何如会得罪天子看好的东说念主?
其次,乾隆对“收受行贿”的气魄较为迂缓。迂缓其实依然比较委婉了,天子也可爱“收受行贿”,天子也可爱钱。乾隆中期以后,官场中风行以馈赠为名的行贿。州县向说念府耸立,县说念府又要向总督、巡抚耸立,总督、巡抚则要向朝中权要耸立。他们如斯光明正派,恰是因为最高统辖者乾隆天子,也接受场地总督、巡抚、朝中大臣等东说念主的礼物,只不外蒙上了一块名为“孝顺”或“纳贡”的遮羞布。
从王亶望作布政使到任巡抚,光是置办贡品就花销数十万以致上百万两白银,以邀皇上恩宠,乾隆能不知说念吗?如斯一来,枉法徇私之东说念主愈加暗渡陈仓了,天子都可爱这样作念,我随着天子走有什么错,官场恶劣的习惯能说和乾隆天子本东说念主毫无关系吗?
不啻乾隆帝,京中的大臣们也有许多收到了王亶望等东说念主的馈礼,他们对王亶望的衰弱行径也略知外相,讪笑的是,据乾隆帝过后所说,他对这件事“早有耳闻”,以致“迟回未发者已二三年矣”,是以王亶望的衰弱其实乾隆早就知说念了,但是他并未有任何的惩处,反而放任其持续进行,是以百官当然不敢率先发难,裁减挑开。
(影视剧中步入东说念主生晚景的乾隆帝)
只消望望乾隆帝宠臣和珅被抄家后的恶果便可知说念,甘肃冒赈案的发生,只是只是清王朝官僚系统靡烂的冰山一角。大约步入东说念主生晚景的骄横宗有心借助对此案的严厉处置来震慑群臣,让他们不要吃相太出丑。但随着乾隆年龄增大,喜从恶违的东说念主性缺陷逐步显露,高层对贪腐的惩治已变过劲不从心。在这种顶点专制的政治环境中,王亶望等东说念主的贪欲,反显得有些再正常不外了。
参考文件:
1、(清)赵尔巽等:《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2020年8月。
2、郭成康:《清代政治论稿》,北京:生涯·念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8月。
3、李翀:《乾隆朝官员贪腐原因新探——以甘肃冒赈案为例》,《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4、姜洪源:《“甘肃冒赈案”:清代第一大衰弱案》,《档案春秋》,2006年第1期。
5、刘文鹏:《从甘肃冒赈案看清代集团性靡烂的豪恣》,《中国东说念主大》,2015年第9期。
6、祖远:《乾隆反腐:50多名要员东说念主头落地》,《文史博览》,2009年第7期。
7、郭成康:《百颗赃官头 一桩奇贪案──清乾隆年间王亶望特大衰弱案探秘》偷拍 自慰,《炎黄春秋》,1991年第2期。